工房老闆(彭春林)

 時間過得很快,離開學校已經4年多了,回想那兩年半的學習,心中依舊是感激。感謝;在那兩年半中教導課程的老師、教授們,尤其是指導教授—鍾鳳嬌博士,讓我很順利的把論文寫完。

    一年級的寒假,家中發生變故。想;讀完一年級後就辦理休學。但在老師及同學們的鼓勵下,我重新調整自己的步伐,繼續往前走。雖然;期間很難熬,但我還是走過來了。成長是一種選擇、充實而幸福的感覺,深刻的走過…。

剛開始著手調查文獻時,發現相關性的研究資料非常少,少到讓我非常擔心,也開始懷疑自己是否能夠完成前三章的資料。從學校、鄉、鎮、市原住民圖書館內的典藏書籍、書刊、期刊等,甚至網路任何可搜尋管道的方式都不放過。只要是有關「魯凱族傳統織布」的訊息,盡可能地彙集整理,並能夠運用在論文的研究上。第一次的口考總算通過了,雖然要修正的很多,但一切辛苦都是值得。

二年級是最忙碌的時候,邊工作邊寫論文,自己又帶兩個三、五歲的孩子。常常利用孩子都睡著了或凌晨4點左右爬起來織布,小孩子起來都知道,到遊戲室一定找得到爸爸在那裏織布的。當時;教授們針對我寫的論文內容給予我許多寶貴的意見。一次次的修改,最後;才完成了「魯凱族傳統織布分析、製作與鑑定」這本論文。

    當織出第一條波浪斜紋織的時候,一位夥伴說:「恭喜你,織出第一條魯凱族的英雄線!」,很深刻的一句話,如同打緯棒用力打緊緯線時所呈現每一條條的波浪斜紋織,深刻烙印的不是紋路的堆疊,乃是連結過去、現在與未來的第一條線,魯凱族傳統織布在這個年代又重新燃起希望之火焰!能成為屏科大技職所之校友之一是我最慶幸的一件事。

家管的工作範圍,就像天空的群鳥,看似天寬地闊任遨遊,實際只是繞行著大樹,終其一生照顧領域。但生命是動態的,在池中小魚們蹦跳優游的影響下,自己慢慢產生想要活水湧泉的夢想。只是,決定踏出第一步時,該發展哪一種生活態度呢?能拓展哪些生活範圍呢?脫離社會已久的恐懼,有什麼安全的方法讓自己再次融入呢?我想,當一位單純的學生,是最好的選擇。

「你可以嗎?」,是面對最頻繁的問題。

在台灣,各種精進的管道,幾乎是按照個人職場專長所打造,而「家管」的職業輪廓是模糊的。為了更進一步瞭解,一一去電各系所了解資格門檻與課程內容,然而,出乎意料地,對方、親友,包括我自己,人人都在問:「你可以嗎?」,那氣氛真是相當窘困啊。心裡不斷吶喊:「為什麼世界上沒有一種科系?是包容所有的呢?」結果,google大神果真回應了我:「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」。

「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」給予百工百業開啟斜槓人生的機會!

「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」是個師生都很有包容力的系所,投注教育的搖籃是以安穩漸進的方式引領學生,課程資訊清晰透明,並且樂於回應內在情緒管理、外在職涯發展等各種問題。舉例來說,報考前,對所上課程並不瞭解,我是經由搜尋引擎、youtube影音、社群媒體,以及學長姐的介紹,認識到所上課程內容包羅萬象:從最新潮的數位科技、各行各業專業師資培育,到最貼近職場人心的人力資源,都能在「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」獲得滿足。

在學時,教師的鼓勵和耐心是最感動的記憶,老師們從不疾言厲色,課程設計循序漸進,讓毫無基礎的我也能漸漸走上軌道,進而探索新知。同學們的關懷和支持更是溫暖,來自各行各業的我們,在課業煎熬的時刻,各人發揮所長齊心度過考試;在聊天相處中,療癒彼此的心靈;在畢業後,更經由人脈與新證照發展職場新天地。

充滿「彈性與發展性」的科學策略。

技職所的上課時間非常集中,每周只需一天半即能完成全部課業,不若其他系所零散分布各個工作天,對難以請假的社會人而言,真是一大福音:我個人能在孩子們上學期間衝刺課業,周末回歸家庭;同學們能全心投入職場,周末精進自己。此外,鼓勵學生考取證照的制度,讓習得新技能的學生有機會跨領域發展,開拓事業新版圖。以上短天數、新證照、互助合作,加上學費公道等各項措施,都有效協助學生獲取親友認同與支持,讓學生更有動力投注研究之中。

「磨練使你強大,但喜悅才能帶你走更遠!」

我想,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完美演繹了稻盛和夫的這句話。